快递企业网点经营困难,病根儿到底在哪?

时间[2017-03-03] 共阅[ 3514次]

  • 从春节后到现在,除了顺丰上市和王卫的“红包雨”带来的刺激与振奋之外,整个快递江湖都弥漫着一种“颓唐”的氛围。“用工荒”“网点停摆”“老板跑路”“快递员被打”…归根到底一句话:快递网点越往基层,钱越难赚,游走在零利润甚至亏损的边缘,但服务要求却越来越高,随时面临罚款风险。

从春节后到现在,除了顺丰上市和王卫的“红包雨”带来的刺激与振奋之外,整个快递江湖都弥漫着一种“颓唐”的氛围。“用工荒”“网点停摆”“老板跑路”“快递员被打”…归根到底一句话:

快递网点越往基层,钱越难赚,游走在零利润甚至亏损的边缘,但服务要求却越来越高,随时面临罚款风险。
快递企业过度竞争,网点经营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老鬼一直在思考和分析。今天就把想到的几个观点跟大家分享和探讨一下。因为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先得搞清楚这些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供需失衡,局部竞争白热化
很多人将当前快递业的残酷竞争归结为“同质化”。同质化确实存在,但不能单一而论。问题的核心在于“供给关系”的失衡,或者说颠倒。
前几年快递业飞速发展,但凡接手一个网点,不管经营和管理水平如何,基本上都可以赚到钱。为什么?除了经营者自身的少许因素,更多的是得益于旺盛的消费需求。在“需求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没有竞争压力,只要开门,就有生意。
时过境迁。随着供给端涌入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需求端逐步趋缓,供给的天平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倾斜。尤其是近几年电商的增速开始乏力,远远低于快递业务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部分地区,已经产生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供大于求直接的市场表现就是局部地区竞争白热化,例如,同一栋写字楼或园区里面十几家快递公司同时在销售。
单纯懵懂的基层快递人哪能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啊。因为前几年只顾着“赚快钱”,没有“未雨绸缪”,因此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突然降临后,为了争夺有限的需求,只能通过放低价格来保证市场份额,终越陷越深。
热钱涌入,资本推波助澜
市场供给失衡的情况下,资本的不理性也对市场的恶化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用100亿的代价来换取市场份额的方式对于拉低整个市场的零售均价具有很大的“贡献”,但给快递也带来极大的伤害。
“100亿”当然只是一个虚数。看下近五年的投融资案例,涌入到快递业的“热钱”和资本,何止100亿!但这些钱终都流向哪里了呢?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快递业的整合营收规模和业务量持续攀升,但核心的客单价却逐年下降。
“剪刀差”的背后是行业利润的流失,也可以说是基层网点和员工“福利”的流失。因为资本的介入,并没有有效提升末端的服务、硬件基础设施或者人员素质能力(主要是指培训),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
被宠坏的“上帝”,被“遗忘”的快递
在前面两个因素的挤压下,快递网点的生存空间急剧缩水。然而更加不幸的是,部分第三方组织(不具体点名了)在不能有效提高快递企业收入的前提下,不断推高用户对于服务的预期,同时不断降低投诉门槛,鼓励用户过度主张权利,导致快递企业网点的成本不断攀升。
这里边其实暗藏着一个逻辑:以通达系为代表的快递公司服务的是第三方组织,在接收订单的时候并没有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由第三方组织代为行使“承诺服务”。
如此一来,快递公司和真正的客户之间就出现了“脱节”——消费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认为这一切要求是理所应当的,比如当日达、送货上楼、开箱验货、面带微笑、星级服务等等。对快递公司来讲,“星级服务”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一个冰冷的现实却是,第三方组织在代替快递企业向消费者承诺服务的时候,不愿意,貌似也没有想过为这些“代价”买单。
谁来支付“星级服务”所需要的费用和成本?这就成了一个“无头案”。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上帝”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可以为此而支付的费用却越来越少。一言不合就投诉,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原麦考林的CEO曾有一句名言:“我要宠坏客户,后来公司就倒闭了。”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快递网点的囧境,真的是再恰当不过。
其实这些道理大家早都心知肚明,问题是:接来怎么办?针对中国快递企业,尤其是加盟制公司的这些困境,有人认为积重难返,短期内无解。
老鬼的看法是,是病就有药可治。中国的快递市场空间足够大,无论是规模还是营收,还将持续上升。

 
QQ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海运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铁运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汽运

全国客服热线
400-886-5665